試閱 1 / 4

情緒排寒:解心結、拔病根的身心溫養之道

第九章  體氣提升,啟動排情緒

心裡的傷痕鬱久成氣結,體氣差的連哀嚎的能力都沒有,只能就地喘息。必然是體氣提升,才有能量活絡與運轉肉身,然後一點一滴地逼出凝凍的淚水,生命也才能找到自癒的方向。

人恆因諸多失衡導致疾病,一旦給予能量,體氣提升後,就能扭轉失衡現象。打通淤塞時,形諸於外的或許是發燒、汗吐下、暈痛痠麻;而內在翻騰、轉化的幅度,更令人無法揣度。

積滯淤塞的情緒,有些發生在尚可知曉的現世,有些則是不知打從遠古多少無量劫以來的底層陳傷,全都一股腦兒翻上來;有些半天片刻就流過,有些會延宕一些時日。面對瞑眩反應不必過度緊張,只要觀察,把頭腦抽離,旁觀這些變化、幻化的風景,即生即滅,靜候下一階段的穩定態。

一、情緒如何排?

情緒排放與寒氣相同,必然是體氣提升,負能量無處藏身,自動散佚。經常與肉體的排病反應同時發生,或有引爆點、導火線,或由新事件引動陳傷。負能量之所以為負,乃因它與人向光性的本質不符,一旦被發現,就無法再附著體內,必得消散出去。

病人說,服完水藥後,第一天煩躁欲走,完全坐不住;第二天,心裡湧出難過的感覺,哭了一場。後面兩帖藥,倒沒什麼特別的感覺。原先咳嗽減輕很多,就皮膚出了些紅疹。

她知道這是排病反應,「體氣上來,才有力氣清除沉積的心理負荷,即使表意識並未察覺的情緒」。體氣低下,不僅寒氣無法排除,情緒無力抒解,甚至始終停留在低能量狀態,如同一部電瓶耗盡的機器,處於類植物態。

許多病人回饋,服藥後的幾個月,經常哭或是心理上出現莫名的憂愁,又或突然想起一些拋不開丟不掉的心事,但漸漸地,心情會越來越篤定,這即是情緒排寒。平常無意識,緊卡在身體某處,因能量提升,鬆脫而出,方能清楚看見。

正視歷史傷口,就像排寒,它的力道與發作頻率會一次次減輕,終至消失。雖然很痛,仍須經歷,才能穿越。若排寒的「勢」已形成,很難驟然讓它停止,保持心情平靜,有利病程走過。

1.體氣提升,發燒流汗流淚排情緒

發燒和流汗是較快、痛苦較少的排寒方式,鬆綁的身體才能運轉自如。排寒、排情緒是很辛苦的清理,但最終會是很棒的正向循環,人生本該如此,讓陽光吸引陽光。

患者說:「流了一夜的汗,晨起後腦及肩膀還是很痛,頭都快抬不起來了,的確是翻舊症,以前瘀傷處偶感刺痛。同時也排情緒,很幸運地,先生會跟我說說話,給我鼓勵。最明顯的是,過年我比較能和婆婆說話了,知道如何應對,透明看待她對我們的心,學著接受,雙方都很高興。」

另位小病人連續發燒三次,兼排情緒,與母親大吵一架,幾乎要搥媽媽,氣到手掌發冷,說會麻、發硬、不能彎曲。發燒後,又開始磨牙,胎裡養不好的小孩,預防針又打足,得花好多精神和力氣排寒。

這是透過高速運轉,激盪出深層的積寒。他是個聰明的孩子,會隱藏情緒不表示有能力消融那些壓抑。母親將潛在緊張遺傳給他,這是伏藏基因裡的根性,也就是業習,非常不容易被看見,遑論翦除,這要奮鬥到至死方休啊!

兒子可能是前世伴侶,此世轉換關係與角色,卻還磨同樣的議題,位階序列改變,多些喘息的空間。跳脫慣性枷鎖,看得更清楚透徹,能看見彼此,解母子宿結,莫辜負這大好的重修機會。

臉友分享:「總覺得對我而言,情緒積寒最難克服。身體不舒服會影響情緒,這從排寒之後變得很明顯,只要我緊繃胸悶,情緒就不太好。如果當天有做熱瑜伽好好排汗,狀態就不錯;若上課上班冷氣吹太久,就會很阿雜(台語:煩躁)。」

還有人說,與母親從小「共振」到大,爭吵不休,一點小事就吵,「不是她更年期就是我大姨媽來」,現在身體好點了,竟沒架可吵!

另一位患者喝了杜仲茶,這陣子忙著睡覺,連坐著都能睡。回診時,她告訴我奇妙的經歷:

「明年我要帶隊單車環台,訓練持續了一個多月,這週我跟先生騎到政大,吃了美食,回家途中竟莫名停在路邊大哭。腦中閃過一個念頭:『如果有錯,是傷害別人的人才有錯,我不該帶著傷口去傷害別人』。沒頭沒尾,只是一直哭。先生以為我騎不動,默默在一旁安慰我。

「哭的時候,胸口好痛,明顯感覺一個痛點,希望把它吐出來,不過沒有成功,哭了好久好久,覺得好舒坦。這幾天,我對一切的容受度都提升了,不壓抑自己,不隱藏真心,不靠修養或隱忍過日子,原來竟這般美好。」

心裡的傷痕鬱久成氣結,體氣差的連哀嚎的能力都沒有,只能就地喘息。必然是體氣提升,才有能量活絡與運轉肉身,然後一點一滴地逼出凝凍的淚水,生命也才能找到自癒的方向。

2.排寒翻舊症,湧出情緒陳傷

排寒經常引動排出深層情緒,潛藏於幼童期、胎兒期、甚至前世,事件不明,但情緒會觿刻在深層意識(細胞)裡。

某膀胱炎患者,以前都吃西藥壓制,翻舊疾時,下腹痠痛,頻尿且痛得要命又加上便祕。她說:「全身痠痛,腰好像被什麼東西壓住,很不舒服,感覺腸子都黏在一起了。」

我說:「試著放鬆,不跟疼痛對應。觀照那個痛,不附加多餘情緒。」結果翻出一波更強烈的情緒,來自兒時的傷害。她回憶,小時候常便祕,痛到哇哇大哭,鄉下地方,沒別的辦法,最後總由爸爸抓著,塞入一小塊肥皂。很不舒服的記憶⋯⋯

這是排病呀,翻舊症常同時湧出一堆情緒。請她將亞麻仁油、蜂蜜、芝麻粉攪勻,酌加黑糖,溫熱飲。活絡腰胯附近的經絡、關節、肌肉群,或做瑜伽、經絡按摩等,並試著安撫那無助的內在小孩。

身體是可以商量的,它會在你忍受的極限,突然止息,風平浪靜,這是排陳寒的基本特徵,上一秒跟下一秒彷彿兩個世界,之後調養將息,不留後遺症。

男患者告訴我,好幾次吃藥,都拉出很深層的情緒,不知如何應對,總卡在這裡⋯⋯儘管擁有嬌妻幼子,卻說「沒有活下去的動力⋯⋯」,我只能讓他暫時停藥,這無底洞不知會挖出啥東西。後來,他主動說,這個關卡必須超越⋯⋯

是的,情緒如流水,始終波動著向前,乍起倏沒,無從捉摸。這些隱藏深層,甚至涵蓋前世的負面能量確確實實存在,唯有面對,看清楚這「結構」,它才會立時「唰」地消失。

他說:「我從小就是很繃的人,習慣壓抑自己,尤其工作老是要鬥心機;吃了藥後,許多東西開始往外傾瀉,跟我以往慣用意志力與邏輯處事的模式完全相反,這拉扯讓我不知如何是好。我習慣把感覺與情緒關起來,卻眼見『人犯』紛紛越獄⋯⋯」

拉扯令人難過,卻是必要的過程,人生總在顛躓著往前。服藥後,會開始一連串的改變,由最基本的行為層面,如奉行十二字箴言,到深層的意識層面,更清明警醒的覺知。一連串的慣性挑戰,旨在衝破這座結實的「我執大牢」,而這一切必待體氣提升,始得為之。

看見與改變都不容易。疾病是隨行的諍友,如明鏡清楚照見我們的內在,當你處在相對穩定的波頻,不適感隨之遠颺;越是在意,干擾於是如眼中梁木,益發令人坐立難安。靜心覺察起心動念,潛移默化蘊於其中,總有一天,你會驀地發現一個有別以往、嶄新的自己。

3.情緒排寒,抽絲剝繭,層層排放

生命進程總不免磨磨蹭蹭,留下許多坑坑疤疤,這些活過的標記若無適當處置,往往成了前進的阻滯,許多人因此衍為活化石,再難展現光采。

她坐在我面前,有些氣急敗壞地說:「你瞧,我眼下淚溝更深了⋯⋯」定睛一看,果然,一副疲累相。還沒等我開口,她又說:「週六禪修回來,立刻跟大女兒吵架,也跟我媽賭氣,都有覺知喔,就是一把火一直冒出來,煞不住車⋯⋯」她喘口氣,接著說:「週日又跟小女兒生氣,她打翻水,弄髒地毯,我忍不住打她,還踹了一腳;女兒問是地毯重要,還是她重要?」

當然是女兒重要,但那把火,是怎麼回事?禪修是深度清洗,可能帶出連自己也不知道、完全沒意識到的東西。我說,那是反彈。

「對!」她幾乎跳起來。「從小,媽媽和姐姐總是批評我,這不對、那沒處理好。兩個女兒給我媽帶,她們也常當小孩的面嫌棄我,結果女兒學會用不屑的態度跟我說話。平常倒還好,禪修回來突然讓我火冒三丈——我意識到再不能讓她們這樣對我,我要把話說清楚。」

事實上,生氣或吵架都能輾轉傳達某些難以言說的訊息——雖然這是最不入流的溝通方式,但它能迂迴揭露意識底層的資料。

「這次最大的收穫是,我已清楚明白地跟女兒說,請她們以後要尊重我。昨晚她拿成績單讓我簽字,起先沒說話,我當沒看見,不理她;後來她說:『媽媽,請幫我簽字』,我才拿過來簽了。」

沒有於相處伊始立下規範,日久想扭轉已成局、成形的慣性,一定存在某些困難;何況還有其他家庭成員,這會產生無謂的糾葛。

這是好的開始,生活裡方方面面,會在不同的事件中,帶出形色不一的考驗,恐怕不會就這樣「說了算!」她意味深長地說:「既要求人家尊重我,以後自己也要特別注意,別犯同樣的錯誤。」

「這是當然。時時刻刻處在清醒的自覺中,才能了知一切,洞悉心念瞬間電光石火的遷變。

她有些疑惑:「為什麼前四次禪修回來都好快樂,這次待了兩星期,卻完全不是那回事?我問師姐,她說,周圍出現的各種人物與狀況,就是考驗你的功課;這我當然知道⋯⋯。我家人說,你這德性,去禪修,有用嗎?」

我回應她:「累世以來,卡在身上層層疊疊的業習,就像巴在大腸壁上,燥化乾硬的糞石,即使清腸通便,初始也僅能帶走表層的積滯,經過一段時間的清理,才能真正排除藏匿在迂迴縐褶裡的臭穢。同樣地,前面幾次的禪修是打底的基礎工程,最多不過清理表面塵埃,讓你覺得安心鬆快;繼續深耕,才能逐漸深入,一旦觸及本體核心,那天搖地動的振盪才會一點一滴地湧現。於是,交互糾結、層層深卡的業習,也才有機會在每個震幅不一的鬆動中,逐漸抽絲破繭地,一毫一釐地剝離。這是深層清創手術,勢必帶來撥筋剮骨般的疼痛,只要捱過,你會愛上那苦裡回甘的滋味。

「面對自己,承認並發現那原始憤怒的存在,當然也要讓所有人知道——那把火就是這樣來的——它來得自然且必要。走在探索的道路上,保持清明覺知,就不會被俗見蒙蔽,你與周遭環境,不可避免地產生相對應的變化,最終會朝向清明與淨化。這是你的努力與功勞,不是任何大師或像我這樣還在顛躓前進的醫師,能幫得上忙的;我僅能提供疏肝益氣的藥,好讓你禪坐、經行更順暢!加油囉!」

4.情緒排放無法抑遏,只能靜待流程走完

陳積的情緒得待體氣提升才能出清,而且排情緒的勢頭一旦啟動,任何處置無法抑遏,必得流程走完方休。所以只須觀察,不要跟它共舞,若吃抗憂鬱西藥,豈非前功盡棄?何況吃西藥是沒用的、沒用的、沒用的!

患者說:「室外陽氣暢旺,午睡醒來發覺上焦發熱,一會兒,開始湧出源源不絕的傷感。邊看電視邊喝粥,看到傷感的劇情,就觸動情緒一湧而出。每每先生工作順利,孩子在校穩定,休息充分後,就會出現強烈情緒,排寒一波接一波。因為順遂,心不再旁騖,才能集中能量排舊傷。雖然難受,但靜心看著身體運作,覺得神奇有趣。偶爾能量不足導致輕微憂鬱,小丸一兩顆下肚,症狀立解。」

我說:「若是排情緒,吃藥無效,因為此時並非能量不足,反而是能量充足,方能排除陳舊心傷,只能讓它排。」

情緒無影無形,卻具有實質「重量」,僅能疏導,無法用理智歸類,然後打包丟掉。所以心靈課程充其量讓你「看見」,可問題仍恆亙,最終得靠自己解決。此其一。

其次,抒解情緒與解決問題都需要時間,在光影推移中,自然處理、釐清盲點。換句話說,就是「業」的消蝕,人必得受那個苦,那痛徹心扉的冷冽,才讓人覺醒,才真正「明瞭」,有些苦受就是無法躐等跳脫。

其三,既有肉身,若肉身衰敗,必然神明昏蔽,必待體氣提升,拘禁肉身的體寒,清理到一個程度,才能啟動深層的情緒排寒。若體寒不甚,可能會一路清理情緒積寒,比如作夢、吵架,都是清理。深度的情緒清理,一如排肉身之寒,只能待流程走完方戢。可用物理方式減緩不適,給予溫暖,比如喝杯暖薑肉桂茶、晒太陽、溫敷等。


第十章  心熱身暖百憂解

體氣衰弱時,情緒與想法很容易跟著陷落,再多的學問都幫不上忙,只有提升體氣,書本裡的智慧才使得上力。總之,戒絕生冷寒涼、排寒、注意保暖,如此而已。

一般認定的「病態」:諸如打噴嚏流鼻水、頭痛發燒、各種皮膚癢疹等,都是身體能量調整的過程,毋須治療,更不能壓制,只須給予支撐,待流程走過。

症狀消失,不代表「痊癒」,真正的健康必須植根於身心平衡,不僅止於消除表面症狀。身心恆處動態平衡中,生理上,覺得冷就加衣,熱了脫衣,總是追求最佳平衡、相對舒適;心裡也可能時而鬱悶,時而歡喜,總在起伏中追求相對自在,這就是身心的實相。

臨床證實,提升體氣不僅有助排寒,也能讓鬱積的情緒自然代謝,甚至到達更高頻率後,邪祟、宵小也無從近身了。

close
貨到通知